131-6223-6897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宣布,自11月1日起,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政策进行解读。
一、政策概述
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每人最多可报销两次。这一政策覆盖了大部分参保人的辅助生殖移植周期的治疗费用。
二、报销细节
根据《通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均限门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50%。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报销不计入门诊统筹支付限额,而是计入参保人员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三、具体实例
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疗中心为例,试管婴儿相关项目最受关注。其中,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平均费用在2~3万元。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项目的收费价格分别为每次2400元、4200元和2300元。职工医保参保人做试管婴儿,可以享受到较高的报销比例。
四、多地探索情况
过去几年,多地医保部门都在探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也提出指导意见,鼓励地方逐步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但具体落地实施仍面临挑战。
五、专家观点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认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如何具体落地值得考量。需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支付标准、报销比例和分担机制等问题。还涉及到跨地区就医的问题。
六、争议与讨论
辅助生殖这类消费级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医保“保基本”的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有助于减轻生育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生育率。但也有观点担忧,这可能会增加医保基金的压力。
七、未来展望
广西的这一政策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未来,更多地区可能会逐步探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围。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医保基金的情况、技术规范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广西试管婴儿纳入医保的政策为生育困难家庭带来福音,但具体实施仍需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希望这一政策能够真正打通生育的“堵点”,提高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发展。去年八月,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险局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和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今年五月,国家医保局的副局长李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相关情况。他提到,医保局已经发布文件,着手引导各地按相关规定把符合条件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加入到医保基金的支付范围内。医保局将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地方落实生育保险及基本医保相关工作,以此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增强生育医疗费用的保障力度。
对于姜全保的观点,他认为从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有望逐步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他也强调了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前社会的低生育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女性在追求自身教育、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她们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孩子;经济环境、就业形势、住房成本、子女的教育压力和教育焦虑等问题,以及普惠优质的托育机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等,都是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当前社会的生育率持续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