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6223-6897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的冲任和胞宫周期性生理变化息息相关。基于此,中医将其精准地分为肾气亏损型、肾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虚瘀阻型、寒凝瘀阻型、热郁血瘀型以及湿热蕴结型等七种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肾气亏损型
此类型患者常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且质地稀薄。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伴有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暗沉,头晕耳鸣等症状。中医诊断时,患者的舌头颜色淡,舌苔薄,脉象沉细。治疗上,以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为主,方剂选用调肝汤加减。
二、肾虚血瘀型
患者症状表现为经期不稳定,经量或多或少,淋漓不尽,或伴有血块。经行或经后腹痛,腰脊酸楚,头晕目眩,甚至导致不孕或易流产。诊断时,患者的舌头颜色暗淡,可能有瘀斑或瘀点,舌苔薄白,脉象沉细而涩。治疗时,以益肾调经、活血祛瘀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以下类型以此类推:
三、气滞血瘀型:此类型患者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四、气虚瘀阻型:患者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经行或经后腹痛喜温喜按。治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可用理冲汤加减。
五、寒凝瘀阻型:患者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治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为主,方剂可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六、热郁血瘀型:此类型患者常在经前或经行时发热,腹痛剧烈,甚至经期高热。治疗时以清热和营、活血祛瘀为主,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湿热蕴结型:患者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时小腹灼痛,至经前疼痛加剧。治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方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等。
温馨提示: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女性健康影响极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关重要。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注意健康饮食,避免饮食禁忌,提高身体素质。
导读: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内膜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这种病症不仅影响女性健康,还可能影响生育。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特点及常见病因是什么呢?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特点主要是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以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所形成的异位结节。其主要症状包括痛经、月经异常等。病变可波及所有盆腔组织和器官。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病因
1. 化生内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可能受性腺激素、炎症等因素刺激转化为内膜组织,从而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2. 良性转移:虽然较为罕见,但血液、淋巴良性转移也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3. 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如果女性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逆流的月经血,也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4. 种植学说:经期时,部分内膜碎片可能通过输卵管道流入腹腔,长期不排出体外,从而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不仅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夫妻生活和个人生活质量。一旦发现患有此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